股市中的做T是指利用股價的短期波動,將股票低價買入,然后高價賣出,從而賺取差價的方式。
做T的含義:通常做T是指T+0,也就是在一天內(nèi)進行買入和賣出,從中賺取差價。但由于我國的A股股市不允許即買即買,所以在A股股市中的做T是指T+1,即在股市快收盤時買入,然后在第二天股價沖高時及時賣出,以此來規(guī)避一定的風險,賺取買入和賣出的差價。
正T和反T:
正T是先買后賣,指的是投資者在股價下跌到較低點時買入一定量的股票,等股價回升之后,再以高價賣出原本持有的股票。
比如:投資人在前一天以4元每股買入了100股,花費了400元,第二天開盤后,判斷股價會上漲,在股價還是4元時又買入了100股,同樣花費了400元,該交易日快收盤時股價上漲到了8塊,此時可以將前一天買入的100股進行賣出,獲得收益800元,這樣一來投資人手中依舊持有100股股票,但持有股票的成本變成了0元。
反T是先賣后買,指的是投資人在股價下跌之前賣出手中的股票,等股價下跌到一定價格之后,再買入股票,達到以更少的成本持有相同數(shù)量股票的目的。
比如:
投資人手中有原本4元每股買入的100股股票,此時判斷今日股價會下跌,在股價仍是4元時賣出50股,等股價跌到2元時,再買入50股,這樣以來在持股量不變的情況下,使投入成本減少了四分之一。
做T的特點:一般是短期內(nèi)的買入和賣出,可以即買即賣的情況下,是一天內(nèi)完成做T,不能即買即賣時,通常也會在兩三天左右完成做T;做T前后需要投資人保持手中的持股量不變;做T的目的是幫助投資人降低投資成本,只要判斷準確,股價漲或跌都可以做T。
做T的意義:讓投資者解套更容易,減少資金在股市被套牢的風險,做T是在短時間內(nèi)通過低買高賣或者高賣低買使持股成本降低,也是讓利益最大化的體現(xiàn)
做T 的風險:交易成本上升,股票交易中,每交易一次都會收取手續(xù)費,相對頻繁的交易也意味著手續(xù)費的增加;出現(xiàn)賣飛情況,如果投資者對股價走向判斷錯誤,在高價賣出股票后,股價不跌反升,又不敢追高時,就會導(dǎo)致收益變少。
因為市場是不斷在變化波動的,投資人很難確保完全準確預(yù)判市場動向,所以做T還是存在較高風險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