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好!這個問題我來給你掰扯明白。簡單說,賣出一部分股票后成本變高了,主要是軟件系統(tǒng)重新計算了剩余股份的平均成本導致的。比如,你原來10元買了500股,成本5000元;后來股價跌到8元又買500股,總成本變成9000元,平均每股9元。這時候你賣出500股(無論按哪部分算),系統(tǒng)會自動把賣出的部分從總成本里扣掉,剩下的股數(shù)重新平均計算成本。如果你賣出時價格低于9元,算下來剩余股份的成本就會變高,但其實這只是個賬面調(diào)整,不是真虧多了。
實際操作建議:登錄券商APP打開“持倉成本”欄位看看明細,自己動手算一下買入價、賣出價和剩余股數(shù),算清楚就心里有底了。別被數(shù)字嚇著,這屬于正?,F(xiàn)象,多操作幾次就熟悉了。
(另外,如果是監(jiān)控自選股消息省時間的小工具,我們有個免費體驗的輿情寶,微信搜希財網(wǎng)公眾號就能試——它用AI盯盤,自動分析利好利空,突發(fā)消息還能推送提醒,上班族用挺省心。)
你這個問題其實挺常見的,我來幫你捋一捋。
當你分批賣出股票時,系統(tǒng)默認會優(yōu)先匹配最早買入的部分,也就是成本較低的倉位先出。這樣剩下的持倉成本就會被拉高,看起來就像你的成本變高了。
舉個簡單例子:比如你分別在10元、12元、14元各買了1000股,現(xiàn)在賣出了第一批1000股(10元買的),那剩下的持倉均價自然就變成13元了,所以你會感覺成本上升了。
這其實是持倉成本的計算方式導致的,不是系統(tǒng)出錯,也不會影響你最終的盈虧。
如果你想更清楚地看持倉變化,我建議你用希財輿情寶的小功能——它會幫你清晰展示每次買賣后的持倉成本變化,還能結(jié)合個股的輿情評分、趨勢評級等維度做參考,操作起來更直觀放心。
有空可以關(guān)注下希財網(wǎng)公眾號,里面每天有免費的輿情報告,對盯盤很有幫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