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時買東西,不管是手機、家電還是數(shù)碼產(chǎn)品,經(jīng)常能看到商家推24期免息的活動。很多人第一反應是劃算,不用一下子掏全款,每個月還一點壓力小,關鍵還不用付利息。但要說相當于打了幾折,可能沒幾個人能馬上算出來。今天就掰開揉碎了說,24期免息到底相當于幾折,看完你就知道這種優(yōu)惠值不值得沖。
先說清楚,24期免息的核心是免利息。正常情況下,分期買東西是要付利息的,24期免息就是把這部分利息給免掉了。所以要算相當于幾折,得先知道:如果不免息,你原本要多花多少錢?這個多花的錢(也就是利息)占商品總價的比例,就是折扣的關鍵。
舉個最常見的例子,比如你買一臺12000元的筆記本電腦,商家說可以24期免息。這時候你每個月還12000÷24=500元,24個月下來總共付12000元,跟一次性全款買一樣。但如果沒有免息,你辦24期分期,就得付利息(或者叫手續(xù)費,很多分期用手續(xù)費的說法,本質(zhì)上就是利息)。
利息怎么算?現(xiàn)在分期利率沒有統(tǒng)一標準,不同商家、不同產(chǎn)品可能不一樣。常見的分期月費率大概在0.5%-0.8%之間,咱們按這個范圍來算。假設月費率0.5%(年化利率約6%),12000元分24期,每個月的手續(xù)費就是12000×0.5%=60元,24個月總手續(xù)費=60×24=1440元。這時候你總共要付的錢是12000+1440=13440元。
24期免息的話,你只付12000元,比有息分期少付1440元。折扣怎么算?折扣=實際支付金額÷原本需要支付的總金額(含利息)。也就是12000÷13440≈0.893,換算成折扣就是約8.9折。
換個利率試試,要是月費率0.6%(年化約7.2%),總手續(xù)費就是12000×0.6%×24=1728元,有息總支付12000+1728=13728元。這時候24期免息的折扣就是12000÷13728≈0.874,約8.7折。
要是月費率再高一點,比如0.8%(年化約9.6%),總手續(xù)費=12000×0.8%×24=2304元,有息總支付14304元。折扣就是12000÷14304≈0.839,差不多8.4折。
看到這里你應該發(fā)現(xiàn)了:分期利率越高,24期免息的折扣力度越大。利率低,折扣就接近9折;利率高,可能到8.4折左右。但有個前提:必須是純免息,不能有隱藏的手續(xù)費。
這里要特別提醒一句,有些商家玩文字游戲,說24期免息,但偷偷收服務費手續(xù)費,這時候就不是真免息了。比如前面例子里,如果商家說免息但收0.3%的服務費,那24期服務費就是12000×0.3%×24=864元,總支付12864元,這時候折扣就是12000÷12864≈0.933,相當于9.3折,優(yōu)惠力度就小多了。所以看到24期免息,先別急著下單,一定要問清楚:有沒有額外手續(xù)費、服務費?只有完全沒有額外費用,才是真·24期免息。
另外還有個誤區(qū),有人覺得24期免息=白撿24個月資金使用權,這其實不對。比如你本來有12000元現(xiàn)金,一次性全款買和24期免息分期,總支出都是12000元,區(qū)別只是你手里的現(xiàn)金能多放24個月。但如果你把這12000元拿去理財,比如買年化3%的定期理財,24個月能賺12000×3%×2=720元。這時候相當于你通過分期,額外賺了720元理財收益,實際成本更低。不過這屬于進階算法了,普通消費者重點還是看前面說的利息節(jié)省比例。
總結(jié)一下,24期免息相當于幾折,沒有固定答案,核心看原本的分期利率(或手續(xù)費率)是多少。按常見的0.5%-0.8%月費率算,大概相當于8.4折-8.9折。要是利率更高,折扣力度更大;要是有隱藏費用,折扣就會縮水。下次再遇到24期免息,先按這個方法算一算,心里就有數(shù)了。